系統性風險 vs 非系統性風險|新手投資者必修風險管理課!

系統性風險 vs 非系統性風險

系統性風險|非系統性風險|在投資市場中,風險無處不在,不論是經驗豐富的基金經理,還是初入市的散戶,理解並區分「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是構建穩健投資組合的第一步。這兩種風險性質截然不同,管理方式亦大相徑庭。本文將深入剖析兩者定義、來源及核心差異,並結合截至2025年11月的市場環境,提供具體管理策略,助投資者在變幻莫測的金融市況中,做出更精明的決策。

分散投資好處有哪些?專家教路攻守兼備的分散風險投資組合!


甚麼是系統性風險 ?

系統性風險,亦稱「市場風險」或「不可分散風險」,是指影響整個金融市場或大部分資產類別的宏觀風險。這種風險源於經濟體系、政治格局或社會環境的根本性變化,個別公司或投資者無法控制,也無法透過分散投資於單一市場(如僅持有不同股票)來完全消除。

系統性風險猶如一場席捲所有船隻的風暴,不論船隻大小與結構,均會受到衝擊,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其影響範圍廣泛,幾乎所有股票、債券甚至房地產等資產都會受到波及。

系統性風險的3大主要來源

市場風險 (Market Risk): 指因整體市場情緒或投資者預期轉變而引致的資產價格波動。例如,全球經濟衰退的恐懼可能觸發大規模拋售,導致股市全面下跌。

利率風險 (Interest Rate Risk):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利率的調整,會直接影響企業借貸成本、債券價格及股票估值。加息週期通常會對高負債企業及成長股構成壓力。

通脹風險 (Inflation Risk): 通貨膨脹持續高企會蠶食投資的實質回報,並可能促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引發前述的利率風險,對整個經濟體造成廣泛影響。

股票戶口手續費2025|銀行vs證券行 港股存倉費、代收股息費附計算示例

    2025年市場實例|私營信貸市場的警號

    根據多間權威機構截至2025年初的分析,私營信貸 (Private Credit) 市場的潛在問題,是當前系統性風險的一個重要觀察點。過去數年,在低利率環境下,這個市場急速膨脹。然而,隨著全球進入利率正常化及經濟增長放緩的階段,潛在風險逐漸浮現。

    信貸質素憂慮:部分在超低利率時期批出的貸款,其信貸質素備受關注,一旦全球經濟逆轉或通脹重燃,企業違約率可能上升,對持有這些資產的基金或金融機構造成衝擊。

    監管審查加劇:全球監管機構(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已開始加強對私營信貸市場的審查,關注其透明度、估值及流動性風險。任何嚴格的監管措施,都可能引發市場重新定價,產生連鎖反應。

    一個特定領域的問題,若與宏觀經濟因素(如利率、經濟增長)緊密相連,便可能演變成影響更廣泛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高評級債券是什麼?收息派必看長線穩健投資策略


    甚麼是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又稱「特定風險」或「可分散風險」,是僅影響單一公司、特定行業或個別資產的風險。這種風險通常源於企業內部管理、營運效率、行業競爭或特定法規變動等因素。

    與系統性風險不同,非系統性風險可以透過有效的投資組合多元化 (Diversification) 來顯著降低甚至消除。當投資者將資金分散到不同行業、不同地區甚至不同資產類別時,個別公司或行業的負面事件對整體投資組合的衝擊便會被其他表現良好或不受影響的資產所抵銷。

    非系統性風險的常見例子

    經營風險 (Business Risk): 公司管理層決策失誤、新產品開發失敗、或重要供應鏈中斷。例如,某手機品牌因新款手機設計有缺陷而需大規模回收,其股價將受重創,但對整個科技行業影響有限。

    財務風險 (Financial Risk): 公司過度依賴債務融資,導致資金鏈緊張或違約。

    行業風險 (Industry Risk): 新技術的出現顛覆整個行業生態。例如,電動車的興起對傳統燃油汽車製造商構成巨大挑戰。

    法律及監管風險 (Legal & Regulatory Risk): 政府針對特定行業頒布新的嚴格法規,如對科網企業加強反壟斷調查,將直接影響相關公司的盈利前景。

    如何衡量非系統性風險?

    非系統性風險並無單一公認的量化指標,因為其性質獨特且多樣。投資者通常透過基本面分析,包括審視公司的財務報表、管理層質素、行業地位及競爭格局,來評估相關風險。


    一張圖看清系統性與非系統性風險

    特性系統性風險 (Systematic Risk)非系統性風險 (Unsystematic Risk)
    影響範圍整個市場或經濟體個別公司、資產或行業
    風險來源宏觀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公司內部、特定行業因素
    可否分散無法透過分散投資消除可透過投資組合多元化顯著降低
    管理策略資產配置、對沖策略分散投資、深入研究
    衡量指標Beta (啤打系數)基本面分析

    分散投資能消除所有風險嗎?

    一個常見的投資迷思是「只要買入足夠數量的不同股票,就能完全規避風險?」。這是不準確的,分散投資主要針對的是非系統性風險。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數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例如20-30隻來自不同行業的股票),個別公司的特定風險將被大幅稀釋。

    然而,系統性風險始終存在。此時,Beta系數便成為衡量個別股票或投資組合相對於整體市場波動性的關鍵指標。

    • Beta = 1: 風險與市場同步。大市升10%,它也升10%。
    • Beta > 1: 風險高於市場。例如Beta為1.2,意味其波動性比市場高20%。
    • Beta < 1: 風險低於市場。例如公用股,Beta值通常較低,具防守性。

    因此,即使投資組合已完全分散,若其整體Beta值高於1,在熊市中其跌幅仍可能超越大市。理解Beta值有助投資者構建符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組合。


    投資者如何管理兩類風險?(附策略)

    理解風險後,更重要的是學會管理。針對兩種不同性質的風險,須採取不同的應對策略。

    管理系統性風險:資產配置與對沖

    由於無法透過分散個股來消除,管理系統性風險的關鍵在於宏觀資產配置 (Asset Allocation) 和對沖 (Hedging)

    1. 跨資產類別配置: 在傳統的「股債組合」基礎上,可考慮納入不同景氣循環下表現各異的資產,例如:
      • 商品 (Commodities): 黃金、石油等,通常在通脹升溫時表現較佳。
      •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REITs): 提供穩定租金收入,具一定抗通脹能力。
      • 基建資產: 回報較穩定,受經濟週期影響相對較小。
    2. 善用對沖工具: 對於較專業的投資者,可利用衍生工具進行對沖,例如:
      • 沽出指數期貨或買入認沽期權 (Put Option): 當預期大市即將下跌時,用作對沖股票持倉的損失。
      • 買入反向ETF: 這些ETF的價格走勢與對應的市場指數相反。

    管理非系統性風險:多元化投資組合

    管理非系統性風險的原則相對直接,核心在於「不要將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1. 跨行業分散: 避免將資金過度集中在單一熱門行業。應配置在金融、科技、必需消費品、醫療保健、能源等多個不同領域,以平衡各行業在不同經濟週期的表現。
    2. 跨地域分散: 除了本地市場(如港股),也應放眼全球,配置部分資金在美國、歐洲、日本及新興市場。各地區經濟週期和貨幣政策不盡相同,有助分散風險。根據2025年的展望,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域分散尤為重要。
    3. 深入基本面研究: 在買入任何一隻股票前,必須對其業務模式、財務狀況、管理團隊和行業前景做足功課,避免誤踩「地雷股」。

    投資心理學懶人包|掌握決策心態,破解市場心理陷阱


    總結:精明投資者如何駕馭市場風險

    總括而言,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是構成投資總風險的兩大要素。成功的投資並非追求完全零風險,而是理解、衡量並有效管理風險。

    • 非系統性風險是投資者可以主動控制的,透過建立一個跨行業、跨地域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便能將其影響降至最低。
    • 系統性風險則是所有市場參與者必須共同面對的挑戰。投資者需要透過宏觀的資產配置,在股票、債券、商品等不同資產之間取得平衡,並時刻關注利率、通脹和地緣政治等宏觀趨勢,才能在市場的驚濤駭浪中行穩致遠。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2025年,每一位投資者都應重新審視自己的投資組合,確保已為這兩種風險做足準備。


    FAQ:系統性風險與非系統性風險常見問題

    Q1: Beta值(啤打系數)高低代表甚麼?

    A1: Beta值是衡量一項資產相對於整體市場(系統性風險)波動性的指標。Beta等於1代表其價格走勢與市場同步;大於1代表比市場更波動,潛在回報與風險均較高;小於1則代表波動性較低,相對具防守性。

    Q2: 為何即使擁有多元化投資組合,我的資產仍在跌市中虧損?

    A2: 多元化主要分散的是非系統性風險(個別公司或行業的壞消息)。當整個市場因宏觀因素(如經濟衰退、加息)而下跌時,系統性風險發揮主導作用,幾乎所有股票資產都會受影響。您的投資組合雖然分散,但仍無法完全豁免於系統性風險。

    Q3: 在2025年的經濟環境下,哪些系統性風險最值得香港投資者關注?

    A3: 根據截至2025年11月的市場分析,香港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三大系統性風險:(1) 全球主要央行利率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特別是聯儲局的決定;(2) 中美地緣政治及貿易關係的變化,對作為開放型經濟體的香港影響深遠;(3) 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削弱外部需求,影響香港的貿易及金融活動。


    信財庫實用連結

    投資心理學懶人包|掌握決策心態,破解市場心理陷阱

    理財新手入門 2025|香港懶人包:20分鐘學懂儲蓄投資,告別月光族

    應急錢要幾多?專家教你計要儲幾多錢+4個存放方法比較

    學生儲錢方法完全攻略|15個慳錢與儲蓄技巧一覽

    信貸評級|對信用卡+按揭申請有什麼影響/信貸評級洗底方法+查看TU報告 – 信財庫

    強積金扣稅2025|報稅表點填?扣稅上限幾多?附真實例子 – 信財庫


    註: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