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救濟金2025懶人包|綜援/失業/就業不足津貼申請資格及方法

「失業」對很多香港打工仔而言,往往都會造成巨大衝擊。無論是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影響,或因公司結構重組而被裁減,經濟壓力都會在短時間內突然倍增。香港政府及不同慈善機構其實都有多項失業救濟金支援計劃,協助陷入財政困局的市民。以下內容將為大家全面整合有關「失業救濟金2025」的申請資格、方法、注意要點及支援金額,並回顧過往常見的相關計劃。希望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透過此參考指引,對症下藥,找到合適的申請方案,暫渡難關。

找卡數方法9個|詳細比較優點及缺點附詳細解析

失業救濟金2025申請:公益金及時雨基金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自2004年開始運作,目的是為陷入突發困境的家庭及個人,提供一筆迅速且短期的經濟救助,減低出現更嚴重家庭問題或社會悲劇的風險。此基金特別針對突然失業、天災或家庭意外等情況,讓有需要者可申請金額由3,000港元至12,500港元的援助金,並可在領取後每隔6個月再次提出申請。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申請資格

  • 申請人必須年滿18歲並為香港居民
  • 同時符合以下至少其中一項條件:
    1. 遇上經濟困難,難以應付日常基本開支
    2. 家庭遭逢危機(例如家庭支柱意外去世)或受天災破壞導致重大損失
    3. 正在等候其他基金或政府資助審批,但短期內生活陷入緊絀
    4. 失業或收入中斷,難以維持日常家計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支援金額

  • 每宗成功批核的申請,可獲發港幣3,000元至12,500元不等
  • 僅獲批的申請人及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亦可於每隔6個月後再次申請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申請方法

  • 申請者需透過「公益金及時雨基金」的合作機構(如香港明愛、香港家庭福利會、香港婦女中心協會有限公司、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救世軍等多間社福機構)提交申請
  • 申請時需要提供個人證明文件、居住地址、失業情況及家庭財政資料等,以便審批

(由於此基金的評估機構眾多,有需要的朋友可向附近的社福中心查詢,或到「公益金及時雨基金」官方資訊了解更多。)

失業救濟金2025申請:保良局扶弱基金

保良局扶弱基金主要為遭遇突發事件、意外或其他特殊變故的家庭或個人,提供短暫的經濟援助。基金的審核模式以入息及資產為基礎,紓緩因失業、受傷或突然無法工作的情況下所面臨的經濟壓力。

保良局扶弱基金申請資格

  • 必須為香港居民(長者、成年人、青少年或兒童均可)
  • 申請必須由保良局、社會福利署或醫院管理局的註冊社工轉介
  • 申請人需通過入息及資產審查:
    • 公屋入息上限減兩成綜援資產上限加兩成作評估依據
    • 意即申請人及其家庭的整體收入、資產等,必須低於相關標準

保良局扶弱基金支援金額

  • 每宗成功申請可獲發最多港幣6,000元
  • 申請人只可於5年內申請一次

保良局扶弱基金申請方法

  1. 註冊社工轉介:由社會福利署或保良局、醫院管理局的註冊社工評估個案及作出書面轉介
  2. 填寫申請表:申請人需在社工協助下提交身份證明文件、收入證明、醫療或意外證明(如適用)等
  3. 審批:保良局會根據提供之文件作出審批,並通知結果

失業救濟金2025申請:社署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

常被簡稱為「綜援」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是政府為有經濟需要、資源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的市民,提供財政支援的一項主要措施。綜援計劃分為「標準金額」、「補助金」及「特別津貼」等多個部分,會因應申請人的年齡、健康情況、家庭人數及組合而有所差異。

綜援申請資格

  1. 香港居民
    • 已取得香港身份證不少於1年,並於本地居住滿1年
    • 申請前最近的離港日數不得超過56天
  2. 符合入息及資產要求
    • 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每月總收入需低於綜援所能提供的援助金額
    • 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資產總值不可超過社署訂定的限額
  3. 尋找工作及自力更生要求
    • 15至59歲、身體健全的綜援申請人,如失業或每月工作收入/工時未達社署要求,必須主動尋找全職工作及按規定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入息限額

  • 社署會比較申請人家庭的實際收入與可獲得的綜援金額,如實際收入低於綜援可提供的援助水平,一般可獲考慮批出。

資產審查

  • 申請人及家庭成員所擁有的資產總值(包括土地/物業、現金、銀行存款、保險計劃的現金價值、年金計劃退保金額、股票及其他可兌換現金之資產)不可超過以下限額:

單身人士

  • 健全成人:HK$35,500
  • 兒童、長者、殘疾人士或被醫生證明健康欠佳:HK$53,000

家庭個案

  • 家庭成員中有健全成人或兒童:
健全成人或兒童人數資產限額
1位HK$23,500
2位HK$47,000
3位HK$70,500
4位或以上HK$94,000

  • 家庭成員中有年老、殘疾或健康欠佳的成員時,資產限額會提高:
該類成員人數資產限額
1位HK$53,000
2位HK$79,500
3位HK$106,000
4位HK$132,500
5位HK$159,000
6位HK$185,500

*7人以上之家庭資產限額需向社會保障辦事處職員查詢

  • 如果家庭沒有任何健全成人,如全部成員皆為年長者、殘疾人士等,則會套用另一套資產限額:
家庭成員人數資產限額
2位HK$79,500
3位HK$106,000
4位HK$132,500
5位HK$159,000
6位HK$185,500

*7人以上之家庭的相關限額同樣需要向社會保障辦事處查詢。

【示例算式】

若有一位申請人,其家庭包括2名健全成人及1名長者(健康欠佳),社署會把該長者歸入「年老或健康欠佳類別」,然後計算家庭的資產限額。假設該長者為1位,健全成人為2位,則家庭人數合共3人,需要套用「有年老或健康欠佳成員的家庭」中3位成員的資產限額HK$106,000。若申請人現金、銀行存款等可變現資產總和超過HK$106,000,就可能未能通過資產審查。

綜援支援金額:每月標準金額

標準金額的高低會因個人/家庭的狀態(年齡、健康、殘疾程度等)及家庭組合而定,大致如下:

類別單身人士(港元/月)家庭成員(港元/月)
65歲或以上長者HK$4,195 – HK$7,130HK$3,945 – HK$6,535
65歲以下、健康欠佳/殘疾的成人HK$4,195 – HK$7,130HK$3,945 – HK$6,535
殘疾兒童HK$4,715 – HK$7,645HK$4,100 – HK$7,055
65歲以下健全成人(單身人士)HK$2,950 – HK$3,555(視情況)/
65歲以下健全成人(有1至2名健全成人或兒童)/HK$2,630 – HK$2,940
65歲以下健全成人(有3名健全成人或兒童)/HK$2,370 – HK$2,635
65歲以下健全成人(有4名或以上的健全成員)/HK$2,120 – HK$2,355
單親人士或須照顧家庭人士/HK$3,200(1至2人家庭) – HK$2,565(4人或以上家庭)

備註:表中提供的數字是大約範圍,實際發放金額視乎個案、家庭成員組合及社署最新釐定的標準,可能略有差異。

綜援支援金額:補助金

除「標準金額」外,綜援計劃亦有多種補助金,針對長期個案、單親家庭、交通津貼等。下表簡列常見的補助金類別及金額範圍(或上限):

補助金類別支援金額
長期個案補助金(單人)HK$2,620
長期個案補助金(有2名或以上年老/殘疾/健康欠佳成員的家庭)HK$5,235
單親補助金HK$420
社區生活補助金HK$400
交通補助金HK$335
院舍照顧補助金HK$400
就業支援補助金HK$1,245

綜援申請方法

  1. 提出申請:可透過電話、傳真、電郵、郵遞或網上表格向社會保障辦事處提交,或由政府部門、非政府機構轉介
  2. 約見及家訪:社署職員會與申請人面談,並安排家訪,審核家庭實際經濟狀況
  3. 審批及通知結果:在收齊文件後,社署會根據入息、資產及其他家庭情況作出綜合評估

失業救濟金2025申請:在職家庭就業不足津貼

「在職家庭就業不足津貼」(俗稱「職津」)的目的,是支援收入偏低,但仍堅持工作、不想依靠全額綜援的家庭。計劃希望通過一定程度的現金資助,鼓勵符合資格的低收入家庭繼續留在勞動市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的生活質素。

在職家庭就業不足津貼申請資格

  1. 申請人及其家庭成員均須為香港居民
  2. 每月工作時數(工時)須達指定標準
    • 非單親住戶:月工時達144小時可申領基本津貼;168小時可申領中額津貼;192小時或以上可申領高額津貼
    • 單親住戶:月工時達36小時可申領基本津貼;54小時可申領中額津貼;72小時或以上可申領高額津貼
  3. 家庭入息及資產需符合計劃訂定的限額
    • 未有領取綜援
    • 家庭每月總入息低於指標
    • 家庭資產(存款、股票、物業等)低於指標
  4. 住戶成員中至少有一位須維持工作狀態

在職家庭津貼支援金額

視乎住戶的入息水平及工時分佈,最終可獲得的津貼金額會分為全額、3/4額或半額三種發放方式。以下列表為主要參考:

每月總工時每月每個住戶可獲津貼
144至168小時(非單親)36至54小時(單親)全額基本津貼:HK$1,1503/4 額:HK$863半額:HK$575
168至192小時(非單親)54至72小時(單親)全額中額津貼:HK$1,3803/4 額:HK$1,035半額:HK$690
192小時或以上(非單親)72小時或以上(單親)全額高額津貼:HK$1,6103/4 額:HK$1,208半額:HK$805

入息及資產限額表(部分摘錄)

住戶人數全額津貼(月入上限)3/4額津貼(月入上限)半額津貼(月入上限)各項津貼住戶資產上限
1人HK$11,000HK$13,200HK$15,400HK$286,000
2人HK$15,900HK$19,000HK$22,200HK$387,000
3人HK$19,800HK$23,800HK$27,700HK$505,000
4人HK$25,000HK$30,000HK$35,000HK$590,000
5人HK$25,000HK$30,000HK$35,000HK$655,000
6人HK$27,600HK$33,100HK$38,600HK$709,000
7人HK$757,000
8人HK$792,000
9人HK$877,000
10人或以上HK$945,000

有些家庭人口較多,詳細的入息及資產上限可向「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查詢。

在職家庭津貼申請方法

  1. 網上申請:可透過官方「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網站提交
  2. 文本申請:下載或到該辦事處索取申請表,填寫後連同工時證明、家庭入息及資產等文件,郵寄或投入其指定投遞箱
  3. 郵寄地址
    觀塘郵政局郵箱62600號
    (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 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

如何選擇最合適的援助計劃?

短期內失業所帶來的經濟壓力,往往不只影響個人,也會波及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因此,第一步通常要先檢視自身資源和最急切的開支需求,例如每月租金、日常生活費及供養家庭成員的必要開支,並同時尋求能夠快速批出資助的機構或政府計劃。舉例而言,「公益金及時雨基金」及「保良局扶弱基金」的批核時間相對較快,適合處理突發的財政危機。然而,如果你需要的是較持久的經濟支持,可能要考慮社署的綜援計劃,因其援助涵蓋範圍更廣,有標準金額及額外補助金等多層次配套。當然,最終選擇仍取決於你的家庭人口、資產情況及是否仍維持部分工作收入。如你或家人有兼職或散工,亦可考慮在職家庭就業不足津貼,透過補貼方式紓緩生活壓力,同時保留「繼續返工」的彈性。歸根究柢,了解每個項目支援期限、資產審查範圍,以及如何與其他補助配合十分重要,令你可以先穩住短期生活,再慢慢部署長線財政規劃。

過去的失業救濟金計劃

除了上述現正運行的多項支援外,香港政府及其他機構在過去亦有推出多個臨時或特別計劃,以應對某些時期的經濟危機。現將其中幾個常見的計劃簡述如下,讓大家了解香港在不同時間的應變機制:

1. 臨時失業支援計劃

  • 曾於2022年因疫情影響推出
  • 提供一次性10,000港元的支援金,針對因疫情而失去工作、短期內難以找到替代收入的市民
  • 在短時間內批出款項,協助受嚴重打擊行業的從業員渡過危機

2. 疫情期間的特別津貼計劃

  • 其中包括「百分百擔保個人特惠貸款計劃」
  • 為失業人士提供低息貸款,不考慮過往信貸紀錄,緩解突發財務壓力

3. 再就業津貼試行計劃

  • 針對連續3個月或以上沒有任何受薪工作的40歲或以上人士
  • 可獲最高20,000港元的補貼,以鼓勵他們重返勞動市場
  • 透過提供一次性的經濟誘因,減輕轉工期的財政緊絀

4. 臨時失業救濟金計劃(2020)

  • 在COVID-19疫情初期實施,旨在即時幫助大量因社會封鎖、防疫措施而無法開工的市民
  • 提供一次性補貼,有助申請人繳付日常開支、租金及其他必須費用

信財庫實用文章分享

AI股票2025|港股和美股AI有什麼概念股龍頭?附實戰心得

總結

面對經濟壓力,必須先了解自己的實際狀態與需求,再配合各項支援計劃的申請要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合適的津貼或援助。同時,市民應該清楚掌握自己的入息、資產及家庭成員狀況,並預早備好必要文件,好讓審批能更順利。無論是「公益金及時雨基金」、「保良局扶弱基金」、政府的「綜援」或「在職家庭就業不足津貼」等等,每一種資助都各有其適用對象及申請條件。倘若短期內能暫時解決基本開支,同時加強自身技能或主動尋找再就業機會,將有助於穩定個人及家庭的長遠財務狀況。

常見問題

  1. Q: 同時失業兼且要照顧家中長者,可否同時申領「綜援」與「在職家庭津貼」?
    A: 如果你和家庭成員的經濟情況符合綜援申請資格,並未有其他正在申領的政府援助,通常可以嘗試申領綜援。然而,在職家庭津貼則是針對仍有工作但收入不足的家庭。如同一戶家庭成員中有人失業,有人仍工作並符合收入與資產限額,必須留意兩者可能會有重疊或互斥規定。最穩妥的方法是向社會保障辦事處或在職家庭及學生資助事務處查詢,了解實際情況後再作決定。
  2. Q: 如果之前曾經領取過公益金及時雨基金,現時再次失業,可否再申請?
    A: 公益金及時雨基金明確指出,若已獲資助的申請人與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員欲再次申請,必須間隔最少6個月時間。不過,最終能否獲批,仍需視乎個案及基金當時的資金狀況與申請時的困境程度。
  3. Q: 保良局扶弱基金只批一次嗎?
    A: 保良局扶弱基金在「5年內」只能批一次。即申請人若在5年內已領取過該項資助,再次申請的機會相對有限。若你在5年內又遇到嚴重經濟困難,可考慮其他援助機制。
  4. Q: 在職家庭津貼的工時及收入證明需要怎樣準備?
    A: 申請人在提交「在職家庭津貼」時,要提供雇主出具的工時證明、糧單或銀行轉賬紀錄等,以顯示每月的工作時數及收入水平。假如屬兼職或多份工,可能需要綜合多家雇主的證明文件。
  5. Q: 沒有固定居所或地址証明,是否仍能申請綜援?
    A: 若申請人確實處於居無定所的狀態,社署通常會有相應的機制去協助,例如可提供臨時地址登記。申請人可與社署職員溝通,說明實際情況,社署會以最終審批為準。

註: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