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收益向來是許多投資者在規劃資產配置時都會考量的一項策略,而在固定收益中,債券這種產品是重要的部署之一,債券能夠在市場波動或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時,提供保證的固定收益,同時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風險。以下一文將介紹各種債券類型、債券信用評級等等,讓讀者們更了解固定收益中的債券是什麼,從而掌握債券投資注意事項和避險方法。
債券類型丨企業債、國債、零息債、定息債及浮息債
在香港,不少投資者都喜歡將一部分資金放在固定收益產品上,以便在股市震盪或全球經濟放緩時,維持一定的收入來源。以下幾種常見的債券類型,各有不同優勢與風險,能滿足不同投資需求。
企業債(公司債)丨以債券發行主體作分類
企業債(又稱為公司債)是由企業或上市公司為了籌集資金而發行的債券。由於發行人並不是政府,投資人需要留意企業的財務結構、經營前景,以及行業景氣度,以判斷違約風險。
企業債通常會比國債提供更高的利率報酬,但也會因公司的經營狀況而有較大波動,或讓投資者承受更高的違約風險。
一些信用評級較高的企業債,利率雖然略低但相對穩健;而信用評級偏低但利息較高的企業債,則適合風險承受能力較強、並希望追求更高收益的投資者。
國債(政府債)丨以債券發行主體作分類
國債(又稱為政府債)由政府單位發行,背後具備政府信用的支撐,一般來說違約風險相對較低。香港的投資者也能透過銀行或券商認購外地國債,例如美國國債、歐洲國家公債等。
國債的好處是流動性佳,信用度高,價格波動相對穩定;不過,利率往往低於企業債。這類債券非常適合想要穩定收息並減少風險的人士,也常被視為投資組合中的「防禦性」部分。
零息債券(Zero-Coupon Bonds)丨以債券派息方式分類
零息債券在發行時採用折價方式,投資者以比面值低的價格買入,然後在到期時一次性獲得面值金額。雖然零息債券在持有期間不會支付利息,但若能持有至到期,就能把折價和面值之間的差額視為收益。
舉個例子,假設債券面值是 10,000 港元,但發行時只需 9,500 港元便能買進。雖然零息債券在持有期間沒有派息,但到期時可以一次過領回 10,000 港元,中間的差額就是你的收益,就像先買折扣券,然後再用原價換回商品。
由於所有利息都集中在到期日,一旦市面利率走高,其他債券提供更吸引的票息,相對之下零息債券價格就會下跌;反之,利率下行時,零息債券又會顯得「划算」而價格上漲。
對於不急於用錢、也不想經常打理利息收入的人來說,零息債券提供了一種更「簡潔」的投資方式,只要等到期就能一次過拿回本金和利潤,不用在中途處理派息或再投資問題。當然,如果想在到期前賣出,仍須承擔因利率波動帶來的價格風險。
定息債券(Fixed Rate Bonds)丨以債券派息方式分類
定息債券在發行時就已經確定好利率,投資者每期可領到相同金額的利息,直到到期為止。
這種「固定派息」的特性,可以讓投資者預先規劃每期收入,對一些需要穩定現金流的人來說相當方便。不過,若市場利率向上走,新發行的債券利率更高,舊的定息債券價格就會承壓;
相反地,如果市面利率下跌,定息債券價格會上漲。對投資者而言,定息債券的關鍵在於必須留意利率週期,才能在適當時機進場或出場。
浮息債券(Floating Rate Bonds)丨以債券派息方式分類
浮息債券的本金同樣可以在到期時取回,而且利息是定期發放(例如每 3 個月或 6 個月派一次)。但不同於定息債券,浮息債券的利息金額每次派發時都可能不同,因為它的利率是根據市場利率變動來調整的。
浮息債券的利率與市場參考利率(例如 LIBOR、HIBOR 等)掛勾,會在一段時間後根據指標利率重新調整利息。因此,一旦利率調高,浮息債券持有人就能享有更高的利息收入;反之,如果利率下行,債券收益亦會跟著下降。
相較於定息債券,浮息債券的價格對利率敏感度較低,因為浮息債券的利率會自動調整,當市場利率變動時,它的派息會跟著變動,所以投資者不需要透過「調整價格」來讓它變得更具吸引力或更符合市場。主要風險來自於參考利率的波動與發行人信用狀況。這類債券特別適合預期利率上漲或想要保留彈性的投資者。
債券信用評級分為投資級債券和高收益債券
在評估一檔債券是否值得投資時,「信用評級」通常是非常關鍵的參考依據。透過專業的評級機構報告,投資者可以快速判斷發行人的信用風險和大概的違約機率。
債券信用評級的評級機構與標準
常見的國際評級機構包括穆迪(Moody’s)、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對企業債或國債的債券評級分級主要考慮企業或政府的財務狀況、債務結構、經營效率,甚至產業和宏觀經濟的表現。
評級從最高的AAA到較低的BB、B甚至CCC或更低等級,顯示了不同程度的風險:等級越高代表信用度越強,違約機率越低;等級越低則反映較高的違約風險。
如果以標準普爾(S&P)和惠譽(Fitch)舉例,等級在BBB或以上,就稱為投資級債券,若是在BBB以下,就稱為高收益債券、投機級債券等等。
債券信用評級對債券價格與利率的影響
一般來說,信用評級與利率成反比關係:評級越高,因為違約風險低,市場給予的利率也較低;評級越低,代表風險較大,就需要更高的利率來補貼投資者。
因此不少人稱高收益債券為「垃圾債」,雖然票面利率極具吸引力,但風險也相對高。如果發行人的評級被調降,短時間內往往會引發市場恐慌,債券價格下跌,而利率也可能跟著修正。
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評級變動
信用評級是一項重要的風險參考,但並不絕對。評級機構本身也會根據最新的市場動態或發行人的最新報表進行調整,所以投資者應該定期更新資訊,看看所持有的債券評級有沒有發生重大變化。
若發現評級下調或發行人前景惡化,就要及時評估是否應該減少債券持有量,甚至完全賣出。最重要的是,避免過度集中投資在單一發行人或單一評級範圍。
債券投資注意事項丨買債的風險管控
雖然固定收益債券的波動普遍小於股票,但投資人仍有必要做好風險控管,確保投資組合能在不同市況下都保持一定的穩定度。
資金流動性與債券持有至到期
在考量資金安排時,最好先問自己:這筆資金是否能鎖定到債券到期的那一天?因為如果中途想要變現,就得在市場上賣出;一旦市場價格低迷,你就可能面臨虧損。
若一開始就計劃持有到期,則能大大降低價格波動的影響,穩穩收下每期利息以及到期時的本金。
債券違約風險與評估
沒有任何一檔債券可以完全排除違約的可能性。就算評級很高,也有機率因發行人財務惡化或產業轉折而導致違約。
因此,除了關注評級報告,也要積極追蹤發行人的財務數據、行業動態,及時了解可能的風險徵兆。如果對某檔債券的前景缺乏信心,或發現相關負面新聞頻頻出現,就應重新衡量持有債券的數量。
在港買海外債券要留意的事情
香港投資者若透過本地銀行或券商購買債券,一般會支付一定比例的交易費、平台費和手續費。不過,如果是購買海外債券,就需要留意當地的稅制或監管規定,例如某些國家會對利息收入或資本利得收稅。
另外,部分市場的交易規則、結算流程也不盡相同,投資前要先評估是否合乎自己的需求與成本預期。
除買債券外要分散投資與資產組合配置
債券雖然能提供穩定收入,但也不宜將所有資金壓在單一公司、單一評級或單一地區。分散投資在不同的債券類型、行業與地區,有助於在經濟環境或產業不景氣時,減少重大損失。
投資者也可以搭配一些香港股票、外國股票或房地產投資信託(REITs),讓整個組合更均衡。此外,若資金規模較大或不熟悉研究個別債券,考慮選擇債券型基金或ETF,也是一種便利且較分散的做法。
固定收益債券是管理資產組合、穩定現金流的好幫手
固定收益債券能在股市波動時擔任重要的防守性角色,減少整體資產的波動幅度,也能在低利率環境下帶來相對穩健的報酬。無論是企業債或國債,還是購買零息債券、定息債券與浮息債券,每種類型都有自己的特點與風險,各位必須結合個人投資目標與市場狀況來做取捨。
即便如此,債券仍會受到利率、信用評級及整體經濟環境的影響。投資者在正式入手之前,應該徹底瞭解債券種類、評估發行人的財務穩健度、觀察利率走勢,並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和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