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變幻莫測,經驗豐富的投資者除了追求收益,也會想盡辦法減少風險,確保投資組合不致於過份波動,因此他們往往善用低風險資產來達到目標。究竟什麼才是低風險資產?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低風險資產?低風險資產是否就是代表沒有風險?下文為你一一剖析。
目錄
低風險資產|什麼是低風險資產?
「低風險資產」一般指升跌波幅度相對較小、市場劇烈波動時下跌幅度有限,且預期可帶來穩定現金流或收益的資產。這些資產雖然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但與股票和加密貨幣等高風險資產相比,價格一般較穩定。典型的低風險資產包括國債、銀行定期存款、貨幣基金、公用事業股等。
投資者必須注意的是,「低風險」不代表「零風險」。即使是國債或定期存款,獲利條件也會受到整體經濟環境、利率波動、通脹等因素影響。
什麼是低風險資產?|低風險資產的特徵
低風險資產有三個明顯特徵:一)波動幅度較小;二)擁有穩定現金流;三)流動性相對高(視乎資產而定)。
波動幅度較小代表即使在市場劇烈波動情況下,低風險資產的價格變化通常不如高風險資產般極端,低風險資產的投資者較能承受市場變化帶來的影響。
穩定現金流指低風險資產通常能穩定地提供利息,使投資者能夠獲得穩定回報。
部份低風險資產例如貨幣基金流動性相對高,容許投資者在短時間內變現,方便投資者應對突發的資金需求。
什麼是低風險資產?|與高風險資產的分別
高風險資產(例如股票、期貨、加密貨幣)升跌波幅大,投資者固然有機會在短期內獲利甚豐,但同時承受較大風險,一旦市場逆轉或投資者情緒冷卻,很容易導致巨大投資損失。低風險資產收益率普遍較低,但在面對金融危機或經濟蕭條時,往往能幫助投資者穩住整體資產價值。
低風險資產|為何投資者重視低風險資產
一般來說,投資者選擇低風險資產有三大原因:一)分散風險與資產配置;二)獲取穩定資本及定期收益;三)對沖宏觀經濟環境影響。
投資界常說的「資產配置」,意指把資金分散於不同類型及不同風險等級的資產,透過多元部署來降低整體投資組合的波幅,而低風險資產普遍獲視為投資組合中的「避風港」,有助投資組合在市場大跌時減少損失,減低投資者的心理壓力,鞏固投資組合的長期收益。
假如投資者是退休人士,或風險承受能力度較低,保本與資金穩定性則非常重要。定期存款或國債的利息收益,一般不如股票、房地產等那麼可觀,但收益較易預期和掌握,能滿足他們對於穩定收入的需求。
央行貨幣政策、通脹和地緣政治等宏觀因素,均會牽動投資市場。當利率上升時,國債價格普遍下跌,但持有國債直至到期,仍可享受既定的票面利息;通脹上升,定期存款和貨幣基金的實質收益可能被侵蝕。如果出現地緣政治不穩,低風險資產的避險特質,一般會獲資金追捧,有機會令低風險資產價格上升。
低風險資產|如何選擇低風險資產
如何選擇低風險資產|一、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者有任何投資舉動前,最理想是先了解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與投資目標,例如透過問卷、向專業人士查詢或金融機構提供的簡易風險評估工具,加深了解自己能承擔的風險範圍,然後才選擇符合自己需要的低風險資產,避免在市場波動時過度焦慮或恐慌。
如何選擇低風險資產|二、信用風險與流動性評估
即使是債劵也會有等級之分,代表債劵發行人償還能力或信用程度。評級機構如穆迪(Moody’s)和標普(S&P)一向為市場上的國債和企業債提供信用評級,基本上評級越高,風險也相對較低,相反評級越低,違約風險相對較高,即使是債劵也未必屬低風險資產之列。
不同投資者對於資金流動性的需求各有不同,但較為理想的是具備迅速變現能力,且交易成本低。熱門的國債和貨幣基金因一般較多人買賣,投資者較易套現,而個別企業債往往受限於市場情況或交易時間,未必有很高流動性,投資者須留意。
如何選擇低風險資產|三、觀察市場與經濟指標
即使是投資低風險資產,投資者也要關注多項因素,包括利率變動、通脹和低風險資產本身的供求。
當利率上升時,國債價格普遍下跌,但利息有機會提高,定期存款利率也會相應調整,所以投資者需根據利率走勢靈活調整資產配置。
另一方面,在高通脹環境下,現金與低風險資產的實質回報可能被侵蝕,投資者應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來分散通脹風險,以確保整體資產價值不受影響。例如,如果通脹率達到5%,而銀行定期存款的年利率僅為2%,那麼即使你的資金存放在銀行,也會面臨3%的實質損失。為了抵銷通脹風險,投資者可以透過適當的資產配置來保持整體資產的增值,例如考慮購入通脹掛鈎債劵或收息股。
國債、企業債和收息股的價格時刻受市場氣氛影響,投資者買賣前也應留意經濟與金融市場最新發展,避免以過高價格購入,影響整體資產組合的回報率。
低風險資產|香港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選擇
香港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選擇|一、香港政府債劵和iBond
香港政府債券有政府信用擔保,違約風險相對較低,而iBond則屬於通脹掛鈎型債券,當通脹上升,利息也會相應調整,可助投資者抵抗通脹。這類產品門檻甚低,對於投資新手或渴望穩定收益的投資者來說,頗具吸引力。
香港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選擇|二、定期存款與高息存款戶口
香港各間銀行不時推出各種吸引新客戶資金的定期存款優惠,投資者可多加留意。若投資者擁有為數不少資金,可留意部分銀行的高息定期存款優惠,但須留意存款期限與提前贖回的罰息條款,以免一旦急需用錢時,才發現資金流動性受到限制。
香港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選擇|三、貨幣基金
貨幣基金主要投資於短期國債、商業票據、銀行存款、可轉讓存款證(CDs)及回購協議(Repos)等短期債務工具,升跌波幅相對較低,收益亦較穩定,但在極端情況下,仍可能受到市場利率變動、流動性風險及信用風險影響。投資者在選擇貨幣基金時,除了考慮基金管理公司的口碑、規模、費用比率及過往投資表現外,亦應關注基金本身的流動性管理機制、投資範圍及風險特徵,選擇適合自己的貨幣基金。
香港市場上的低風險資產選擇|四、公用事業股
嚴格來說,股票普遍獲歸類為高風險資產,但公用事業公司因業務模式成熟,需求穩定,股價波動幅度相對通常較小,派息也相對穩定,因此獲視為較低風險的股票類別。這類企業的收入來源穩定,部分業務甚至受政府監管,基本盈利水平獲保障,適合尋求穩定股息收入的投資者。
不過,公用事業股仍可能受政策變動、利率環境影響,例如當市場利率上升,投資者可能轉向回報率更高的固定收益資產,影響股價表現。因此,若能接受低至中等風險,可考慮將公用事業股納入資產配置,以獲取穩定的派息回報,作為防守性投資的一部分。
低風險資產|低風險資產投資技巧
低風險資產投資技巧|一、如何在低風險資產中追求更大收益?
上述提及的貨幣基金和公用事業股,投資者基本上可以在平日的股票交易日買賣,惟政府債劵認購及定期存款優惠則只會不定期推出。如果投資者一心希望選擇政府債劵或定期存款,便要經常留意政府或個別銀行的最新公佈。
另外,較長期的定期存款或長年期政府債券,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也較高,但投資者須考慮自身的資金流動性,以及潛在的利率風險。如果希望同時對沖利率風險,可分階段分散至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或買入短年期政府債劵來抵銷。
由於通脹有機會蠶食低風險資產的實質回報,投資者最好分散資產配置,避免過分集中於單一低風險資產,確保收益穩定地跑贏通脹,例如同一時間投資不同種類的低風險資產,即定期存款、債劵、貨幣基金和收息股,使風險能夠有效分散。
低風險資產投資技巧|二、初始資金不足,從何起步?
對於投資新手來說,低風險資產可算是理想的投資入門,但投資新手很多時候面對初始資金不足,難以一下子斥資買入一定數量的政府債券、貨幣基金或公用事業股來收息,所以投資者可選擇定額投資法,即每月定期投入一定金額,選擇貨幣基金、債券型基金或月供收息股,分散投資時間點,避免單次投入過多而受到市場波動影響,但這種方法短期內難有盈利,故此投資者應選擇穩定回報潛力的資產,並做好準備長期持有。
低風險資產|總結
低風險資產的優勢在於回報穩定、升跌波幅較小,適合投資者用於降低資產組合的投資風險。然而,低風險資產不代表零風險,投資者仍要考量風險承受能力、資產信用風險、資產及資金流動性,並密切關注利率與通脹變化。對於香港投資者來說,政府債券、iBond、定期存款、貨幣基金及公用事業股,均是熱門且較為穩健的選項。
成功的投資策略不僅取決於選擇了什麼投資目標,還要持續評估風險、比較投資條件,以及定期調整資產配置,確保投資組合符合市場環境與個人財務目標,而低風險資產的角色正是保本、對沖高風險和賺取較低但穩定的回報。
註: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