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港股」對唔少香港打工仔、專業人士及財務管理者而言,都算是相當常見的理財方式。近年來,投資產品和相關證券服務更是層出不窮,有銀行提供的多元理財方案,也有新興證券行開設的超低或零佣金戶口。要真正「搵錢」,除了緊貼市場走勢外,投資者亦需認清各種涉及股票買賣的隱藏成本,例如存倉費、代收股息費、交易佣金等。以下內容將為大家詳細比較香港多間銀行和證券行在2025年的香港股票(港股)戶口手續費,包括存倉費、代收股息費等,並從不同角度剖析當中的差異,期望能為讀者提供更全面的參考,協助你更精準地衡量投資成本與風險,並結合自身策略作出較合適的投資部署。
目錄
【股票戶口手續費一覽2025】銀行與證券行:港股存倉費、代收股息費比較
在香港進行股票買賣時,投資者需支付各類手續費。除了基本佣金外,最常見的包括「存倉費」(亦可稱為證券保管費或證券託管費)和「代收股息費」。這些費用可能看似零碎,但累積起來也足以影響到整體回報率。尤其是對於傾向長期持有股票收息的投資者來說,相關費用更值得深思熟慮。以下將會先為大家整理多家銀行的港股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再比對證券行的收費狀況,讓投資者有更完善的資訊去選擇開戶或轉戶。
銀行香港股票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比較
不少投資者過往會優先選擇銀行進行港股交易,主要是因為銀行給人「比較安全」的感覺;亦有部份銀行客戶認為,把理財戶口跟股票戶口合併管理較方便。然而,銀行一般的收費結構相對高,尤其在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上,有時會比證券行昂貴。下表便列出常見銀行的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供大家參考(資料以官方公布為準,最後更新於2025年1月20日):
銀行 | 存倉費 / 證券保管費 / 證券託管費 | 代收股息費 |
HSBC 滙豐銀行 | – 滙豐環球私人銀行、滙豐卓越理財尊尚、滙豐卓越理財、滙豐卓越理財「成才組合」、滙豐One及個人綜合理財戶口:每月 HK$25- 一般證券戶:每月 HK$3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500) |
恒生銀行 | – 優越理財客戶:每月 HK$15- 其他客戶:每月 HK$25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000) |
BOC 中國銀行 | – 「鑽星」:豁免- 「金星」:每半年 HK$100- 「銀星」、「晉星」:每半年 HK$15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500) |
Citibank 花旗銀行 | – 免收 (但若半年內沒有交易,每半年將收取 HK$10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USD 15) |
渣打銀行 | – 豁免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 |
HKBEA 東亞銀行 | – 每半年計每手 HK$0.2(最低 HK$150,最高 HK$3,00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500) |
富邦銀行 | – 每半年收取,每手 HK$0.15 (最低 HK$10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 |
DBS 星展銀行 | – 每半年收取,每手 HK$0.15 (最低 HK$100,最高 HK$2,50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500) |
大新銀行 | – VIP銀行服務及私人銀行客戶:每半年 HK$100- 一般客戶證券戶口/孖展證券戶口:每半年 HK$150 | – 股息總額的0.5%(最低 HK$30,最高 HK$2,500) |
創興銀行 | – 每半年收取一次 HK$100,如有交易可豁免 | – 股息總額的0.25%(最低 HK$15,最高 HK$1,500) |
(以上資料只作參考,實際請以銀行官方公布為準)
1. 銀行收費結構特點
- 存倉費:有些銀行會每月或每半年直接收取固定金額,亦有銀行以「每手」計算。即使利率或息口高低浮動,存倉費還是一般維持在既定水平,不會因為股市波動而改變。
- 代收股息費:在銀行收取股票的股息時,通常會以股息金額的一定百分比計算,且多設有最低及最高收費門檻。例如,某些銀行是股息的0.5%,最低收費為HK$30,最高收費可高達HK$2,000至HK$2,500不等。
- 免存倉費或其他豁免條件:部分銀行,如渣打銀行,直接豁免存倉費;花旗銀行表面上則免收,但若該半年內沒有任何交易,就會收取HK$100服務費。投資者須檢視自己是否經常進行交易,才能避免額外開支。
- 綜合理財優惠:某些銀行為吸引客戶升級理財戶口層級(例如滙豐卓越理財、恒生優越理財等),可能會給予豁免存倉費或減免優惠。但須留意相應理財戶口的資產要求或月均結餘,如果沒達標,亦會額外收費。
證券行香港股票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比較
相較於銀行,許多證券行的收費結構更具彈性,亦常見存倉費全免或較低的模式。此外,一些網上券商或新興證券平台近年湧現,為吸引用戶開戶交易,亦可能推出各類優惠甚至零佣金計劃。以下為常見的香港證券行及交易平台在港股存倉費及代收股息費上的基本收費(資料以官方公布為準,最後更新於2025年1月20日):
證券行 | 存倉費 / 證券保管費 / 證券託管費 | 代收股息費 |
耀才證券 | 免收 | 0.5% / 最低 HK$20 |
富途 | 免收 | 0.2% / 最低 HK$30HK$1.5 / 每手(香港交易所) |
SoFi Hong Kong | 免收 | 0.5% / 最低 HK$28 |
致富證券 | 免收 | 0.2% / 最低 HK$20 |
華盛 | 免收 | 0.5% / 最低 HK$30 |
微牛證券 | 每月每手 HK$0.012(推廣期免收) | 0.2% / 最低 HK$30 |
SAXO 盛寶金融 | 免收 | –(官網未有明確列明或或以交易層面收費) |
uSMART 盈立證券 | 免收 | 0.2% / 最低 HK$30 |
元宇證券 | 免收 | HK$1.5 / 每手(最低 HK$30,最高 HK$11,000) |
(以上資料只作參考,實際請以各證券行官方公布為準)
1. 證券行收費結構特點
- 普遍免收存倉費:大多證券行都免收存倉費,尤其是網上券商,新客戶更常見首年或首數月豁免。在長期存股、收息的情況下,無需擔心每月或每半年的存倉開支。
- 代收股息費通常較低:相對銀行0.5%的標準,許多證券行都維持在0.2%或類似水平,最低收費一般在HK$20~HK$30上下,對於持股量大或股息頻密的投資者而言,能夠節省一筆費用。
- 有些券商設「每手」收費:如元宇證券、富途或微牛等,有時會在代收股息或其他保管環節,按「每手」或固定金額收取。一般來說,若投資者持有多手股票,需留意這種收費模式是否更划算。
- 轉賬靈活度及速度:證券行有機會讓你透過電子錢包或銀行戶口快速轉錢,不過如果要即時把證券行內的資金套現並存回傳統銀行戶口,可能較銀行內部轉戶更花時間,也可能產生額外費用(如提款費用)。
銀行與證券行的綜合比較與選擇考量
- 收費水平
- 一般而言,證券行比銀行便宜。若打算長期持股以收息,自然較傾向免存倉費、低代收股息費的證券行。
- 對於平日沒有太多空閒時間處理資金轉帳的投資者,或高度依賴銀行綜合理財服務者,可能因為理財習慣、對銀行品牌的信任度,而願意負擔較高費用。
- 一般而言,證券行比銀行便宜。若打算長期持股以收息,自然較傾向免存倉費、低代收股息費的證券行。
- 資金安全與品牌信任度
- 銀行具備傳統金融機構背景,相關資產保障機制長期運作;如存放規模龐大或經常需要多元化理財諮詢,銀行在服務及安全感方面或有優勢。
- 證券行雖然近年發展迅速,仍要留意其持牌資料及財務背景,盡量選擇在香港證監會註冊、監管穩定且口碑較佳的券商,以避免或減少潛在風險。
- 銀行具備傳統金融機構背景,相關資產保障機制長期運作;如存放規模龐大或經常需要多元化理財諮詢,銀行在服務及安全感方面或有優勢。
- 投資習慣
- 假如你較少做短期操作,而偏向買入後長期持有,必須留意存倉費、代收股息費,以及是否有任何最低費用。
- 若你是活躍交易者,除了存倉費、股息費外,更需留意買賣佣金及每筆交易的固定雜費(例如交易徵費、印花稅、市場費用等)。
- 假如你較少做短期操作,而偏向買入後長期持有,必須留意存倉費、代收股息費,以及是否有任何最低費用。
- 綜合理財方案
- 有些銀行會以「理財戶口」或「高端理財組合」方式吸納客戶,對交易量大、資產規模可達特定水平的投資者或許較划算,因為銀行可能因理財戶口層級而給予更多手續費減免。
- 證券行則更集中在交易層面的優惠,如某些平台會提供美股、港股、ETF等多市場交易,甚至提供衍生工具,對操作多元化的投資者而言更具靈活度。
- 有些銀行會以「理財戶口」或「高端理財組合」方式吸納客戶,對交易量大、資產規模可達特定水平的投資者或許較划算,因為銀行可能因理財戶口層級而給予更多手續費減免。
股票手續費:特別留意代收股息費
大部分銀行對股息收取約0.5%,最低收HK$30(或有最高上限)。假設某投資者持有某港股,每年共派息2次,每次領息金額不算特別多,每次都要付最少HK$30,計及1年兩次派息就要繳交最少HK$60,再加上銀行的每月或每半年存倉費。如果本身投資額並不大,這樣的額外成本確實會蠶食部分利潤。
相對之下,許多證券行在代收股息費方面更具優勢。以現時市面上常見的模式為例,有些券商只收0.2%股息費,最低額亦有機會低至HK$20,而且亦常設優惠期或定期推出「存倉費減免、免手續費」等。假設投資者持股金額相當高,每次收息時如銀行以0.5%計算的開支或許更大,而券商只收0.2%就能省下不少。
案例示範
以下用一個假設性情境,示範如何估算投資者在銀行或證券行的代收股息費差異,並計算一年下來的可能開支。假設有投資者A,持有某隻港股1,000股,該公司每年派息2次,每次派息總額為HK$2,000,合計全年為HK$4,000。
假設情境 | 銀行收費情況(0.5%,最低HK$30) | 證券行收費情況(0.2%,最低HK$20) |
每次派息金額 | HK$2,000 | HK$2,000 |
每次股息費率 | 0.5% | 0.2% |
每次股息費 | 0.5% x HK$2,000 = HK$10 | 0.2% x HK$2,000 = HK$4 |
但需符合最低收費? | HK$10 < 最低HK$30 → 實際收費HK$30 | HK$4 < 最低HK$20 → 實際收費HK$20 |
一年派息次數 | 2次 | 2次 |
年度總股息費 | 2 x HK$30 = HK$60 | 2 x HK$20 = HK$40 |
從以上虛構例子可見,如果股息金額不算高,就會受到最低收費機制影響,最終導致銀行每次都要收HK$30,而證券行每次收HK$20。差距雖然不是天文數字,但長期累積下來,對部份投資者仍算是一筆開支。
選券商前要識睇咩?五個細節助你避開隱藏成本陷阱
唔少人轉用網上券商係因為零佣金同免存倉費吸引,但真係「慳得其所」?揀券商除咗睇面上費用,仲要留意幾個潛藏開支陷阱:第一,最低收費——有啲代收股息費睇落只係0.2%,但每次最低HK$30,細額派息都要比足;第二,提款費或轉帳限制,有啲券商收返現金或轉入銀行戶口要等幾日甚至收費;第三,平台穩定性,尤其係高峰交易時間會唔會「死機」;第四,額外服務費,例如實時報價、即時提示功能可能需額外收費;最後,資產保障安排,建議選擇有明確披露保險或信託托管安排的平台。除咗計數,亦要睇長遠安全性。真正精明嘅投資者,唔只睇佣金,更重視平台實力同透明度。
結語(Summary)
綜觀以上比較,銀行及證券行在港股存倉費與代收股息費上確實有明顯差異。對於只持有少量港股、或暫時沒有較頻密交易需求的投資者,選擇一間免存倉費、低股息費的證券行往往更省錢。但若投資者本身著重傳統銀行的品牌、理財組合服務,以及對資金於銀行戶口內的整體流動性有更高需求,或享有銀行的高級理財戶口豁免優惠,或許會願意負擔較高的存倉及股息費用。最終,大家需要根據自身的投資金額、交易頻率、對安全及便利度的偏好,加上對費用結構的可承受程度,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FAQs
- 問:銀行和證券行的交易佣金水平會大大不同嗎?
答:是的,銀行普遍佣金較高,證券行特別是網上券商一般會提供較低甚至零佣金優惠。不過佣金只是成本的一部份,還需考慮存倉費、代收股息費等才能全面估算長期投資成本。 - 問:是否所有銀行都一定會收存倉費?
答:大多數銀行有存倉費,但亦有例外,如渣打目前豁免。花旗銀行表面上雖是豁免,但如半年內無交易則會收HK$100。投資者最好先了解自己能否經常交易或符合相關優惠條件。 - 問:證券行收費便宜,是不是安全性就較低?
答:不能一概而論。香港許多證券行都受證監會規管,資金安全程度可參考其持牌情況及財務背景。投資者可自行衡量該券商的品牌信譽及管理風險能力。選擇具規模、口碑較穩定的券商會更安心。 - 問:如果我喜歡收息,多派息的股票會否令「代收股息費」累積很驚人?
答:要視乎每次派息金額及該券商/銀行的收費機制。如果每次股息金額偏小,而最低收費較高,投資者實際要支付的成本就會很明顯;若股息金額足夠高或有上限定額,或許實際佔比並不大。建議在買入股票前先預測股息總額並計算費用。 - 問:已經在銀行開設股票戶口,想轉去證券行,需要留意什麼?
答:主要涉及「股票轉戶」的程序及費用。銀行或證券行可能會收取轉戶費用,部分證券行則會提供轉戶優惠補貼。你要先評估是否值得付出轉戶手續費(如有),以及對比新證券行的交易佣金、存倉費等,計算轉戶後能否達到成本效益的提升。
信財庫實用文章分享
失業救濟金2025懶人包|綜援/失業/就業不足津貼申請資格及方法
港股實名制是什麼? 認識投資者識別碼制度與常見疑問附應對心得
註: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