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股市以來,股市必然是有升有跌,交替不斷。升市又稱為「牛市」(bull market),跌市又稱為「熊市」(bear market),投資者必須清楚了解股市周期特徵,把握每次牛市的機會來獲利,看清熊市特徵來減少損失,才有望達成投資目標,實現資本的穩定增長。以下一文詳細介紹牛市及熊市的特徵和成因,方便投資者參考。
目錄
股市周期丨什麼是股市周期?
股市周期指的是股市在特定時間內的升跌過程,這個過程通常分為兩個主要階段:牛市與熊市。每個周期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從市場情緒高漲,到情緒低迷,再到市場恢復信心。影響股市升跌的因素很多,經濟增長、利率變化、企業表現、甚至是國際政治局勢也可以是原因。
對於投資者而言,了解這些升跌周期的變化,就能有助了解市場節奏,避免在市場過熱時高價買入,或是在市場恐慌時錯過趁低吸納的機會。
股市周期丨牛市周期特徵
牛市的最容易觀察的特徵就是股價普遍上升,並且升勢通常持續較長時間。在這段期間,大多數企業的業績表現良好,使投資者普遍充滿信心,覺得股市只會繼續上升,不少人會加碼投資,使市場交易量上升。
這時候,人人均是「股神」——隨便選擇某隻股票也會獲利,市場慢慢形成「全民炒股」的風氣,然後形成財富效應,即消費意欲增加,企業的產品和服務銷售表現更佳,進一步推動股市上漲。
此外,由於資金大規模進入市場。企業能夠以較低成本融資,對股市而言是重要的上升力量。
股市周期丨牛市形成原因
當經濟處於復甦以至增長階段,企業收入隨之增長,這通常會帶動股市上升,形成牛市。就像在2009年環球金融海嘯後,美國經濟逐漸復甦,股市也隨之反彈,進入長達十年的牛市。
當經濟回復增長,央行便會適度降低利率以控制通脹幅度,屆時借貸成本降低,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增加,經濟活動加速,股市也會受益。美國聯邦儲備局在2009年金融海嘯爆發期間迅速實施量化寬鬆(QE)政策,無限量為金融市場注入流動性,務求降低企業借貸成本、挽救資產價格和重建整個市場信心。
股市周期丨熊市周期特徵
至於熊市最容易觀察的特徵就是股價普遍下跌,並且跌幅往往很大。在熊市中,很多企業的股價跌破了合理估值,投資者的信心大幅下降。市場充滿焦慮和恐慌情緒,這時候很多投資者選擇止蝕離場,避免進一步虧損,他們爭相「要錢不要貨」,導致大量資金從股市流出,進一步加強沽壓力量。
熊市另一特徵是明顯看到市民消費意欲減退,結果影響企業的業績表現,有機會使股市持續下挫。
股市周期丨熊市形成原因
當經濟進入衰退期,企業盈利下降,失業率上升,消費需求減少,這會直接影響股市,因此這就是熊市形成的原因。
此外,當央行加息壓抑通脹,借貸成本上升,企業和消費者的支出減少,這將會抑制經濟增長,對股市造成壓力。熊市往往伴隨着恐慌情緒。負面新聞和市場不確定性會引發大量賣盤,令股市跌幅擴大。
股市周期丨牛市與熊市的交替
牛市和熊市往往根據不同的經濟與市場條件交替發生。每一次牛市結束,通常都與某些經濟指標衰退,或者企業業績不似預期有關,而每次熊市的結束,也會伴隨着經濟復甦的信號,例如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消費者信心指數或失業率等等有所改善。只要了解到這一點,投資者便能在不同的市場狀態下,調整投資策略,避免在股價高位摸貨和,以及在低位期間恐慌賣出。
套用道氏理論,牛一緊接着熊三,熊一緊接着牛三,而出色的投資者往往能夠洞悉先機,把握熊三轉牛一,或牛三轉熊一的時機,高賣低買。
股市周期丨結論
無論牛市還是熊市都不是永恆,投資者只要清晰了解牛熊周期的變化,腦袋能夠保持理性,做好風險管理,在市場升跌中總會找到最佳的投資時機,以達至長期的投資目標。
註: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